0.神经网络模型

  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,其含括3个层,输入层,隐藏层,输出层。

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,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!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。

  输入层(Input layer):用于输入样本数据x;

  隐藏层(Hidden layer):用于处理输入的数据,例如降维,突出数据特征,其中可能含有多个层;

  输出层(Output layer):输入数据由隐藏层传入,经过计算,再输出最终结果。

  其架构图[1]如下: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1张

 

1. 线性模型

  关于如何入手,由单一特征模型(1.1)开始。

1.1. 回归直线方程:

  假设现在有一波散点,呈一定线性规律分布在x、y轴上,此时希望求出一条直线,使直线尽量离所有散点距离最近。可以设这条直线是 y = wx + b,那么如何确定w与 b 呢?

       此时的 w 就是对 x 映射到 y 数值影响的程度,也就是权重(weight);而b是偏差值(bias),可能为任意实数。

 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,求出一条尽量贴切所有散点(这个过程是回归 [0] ,是拟合 [1] 的一种)的直线,那么这条线 y_预 与实际值 y_实 之间的差距,必然希望是尽可能最小,而关于如何计算这个差距,那就有很多种计算方法,要看具体场景选择哪个距离函数。这个表示差距函数就是损失函数(loss function不同翻译也叫代价函数),设其为 f(x) ,有: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2张

  设m为样本总数,以误差平方和均值的一半作为 loss: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3张

  让损失最小,即求函数f(x)最小值,可以求导。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4张

  拆开上式,再对w、b求偏导,令偏导函数结果为0,可以计算得出w、b,不赘述。对于计算机来说,求两个、三个变量的多项式,都是容易的,但实际的神经网络其参数都是成千上万的,要找所有导数为0的点,这样计算量就很大。

 

[0] 回归(regression),研究一组随机变量与另一组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。其有具体的方法,如一元线性回归、多元线性回归、logistic回归、Poisson回归等。

[1] 拟合(fitting),把平面上一系列的点,用一条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。拟合是一种广泛概念,如回归、插值和逼近等,都是拟合。

 

1.2. 反向传播(Backward Pass)

  由于处理的损失函数,是可微的,可以计算梯度,来反方向更新权重,每一次反向都使损失变小一点。

 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5张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6张

i 表示权重更新的迭代次数,有: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7张  [2]

 

   整体过程如下:

  (1) 取训练样本 x 和对应目标 y 组成的数据批量;

  (2) 把 x 放入网络(可以设取随机的权重),得到预测值 y_预;

  (3) 计算 y_预 与 y 之间的距离;

  (4) 计算损失相对于网络参数的梯度(反向传播(backward pass));

  (5) 将参数沿梯度反方向移动一点,比如 w - = step * f ',从而使这批数据上的损失减小一点。

  这种方法叫做随机梯度下降(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),简称SGD。

  SGD还有很多变体,其区别在于计算下一次权重更新时,还要考虑上一次权重更新,而不是仅考虑当前梯度值。例如有带动量的SGD、Adagrad、RMSProp等变体。这些变体被称作优化方法(optimization method)或优化器(optimizer)。其中带动量的SGD(后面再研究)解决了SGD两个问题:收敛速度和局部极小点。

 

  对于多特征问题(设n个特征),可以将目标函数设为式①,其权重的修正规则与单特征的训练规则一样,但在层次的每次输出,都需要做一些处理,下节描述。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8张 [式1]

 [2] 梯度上升法与梯度下降法是一样的,不过前者是求函数最大值,后者求函数最小值。因此,对应的梯度上升公式可以这样写: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9张 

 

2. 非线性模型

  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,其最大区别在于,前者图像斜率不变,后者图像斜率会变化。进一步解释 [3],Y与X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,但Y与参数β之间存在线性关系,例如:

【深度学习】神经网络入门 人工智能 第10张

  对于解决多特征问题,纯粹使用 [式1] 的权重和,那么层次中就只能学习到输入数据的线性变化(仿射变换):该层的假设空间是从输入数据到16位空间所有可能的线性变换集合,这种假设空间非常有限,因为即使多个层次的线性层堆叠实现的依然是线性运算,不会拓展到假设空间,那么就无法利用多个表示层的优势。

  如果能糅合进非线性元素,拟合结果可能会有所改善。这个非线性元素就是激活函数(activation function),不同翻译也有叫激励函数。

 

[3] 详可见:
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9%9D%9E%E7%BA%BF%E6%80%A7%E6%A8%A1%E5%9E%8B/10463547?fr=aladdin

 

扫码关注我们
微信号:SRE实战
拒绝背锅 运筹帷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