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的这款产品,让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Hadoop 第1张

1

昨天晚上加班,同事们聚坐在一起边吃边聊,对于我来说,很多话题都插不上嘴,毕竟不是一个年代的,于是便和岁数稍微年长一些的老关找话题。

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,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!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。

你儿子明年要上初中了吧,看你每天也不操心。

“甭提了,马上都要上初中了,天天放学抱着个手机。”

“老关,不是我说你,你这个爸爸当的不合格啊,天天让手机陪你儿子。”我笑着对老关说道。

“我这不是也没办法嘛,就让他自己玩吧,反正也不是王者荣耀、吃鸡这样的游戏,孩子不会沉迷就行。”

说到这里,老关突然问我,“你说这个应用它有啥特点,咋就能吸引到几亿人玩呢?”

“几亿用户?老关你没开玩笑吧,我听都没听过的一款应用居然有几亿用户。”

在得到了肯定答复后,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,我决定下班后好好研究下这款产品(注意:这真的不是产品广告...)。

2

要知道一款应用能做到千万用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,这东西竟然有上亿用户。

怀着一丝小期待,我打开了老关所说的产品首页。

 

腾讯的这款产品,让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Hadoop 第2张

 

说实话,这东西还挺隐蔽的,你要不仔细看,还真发现不了。

Slogan写道:每一个好友都有发光点。

后面紧跟着带有迷惑性的描述:19,276,566人正在玩,快快加入吧(确实是几亿人,不过是自己自称的...)。

这个时候我的心已经凉了半截,哪有老关说的那么玄乎,看了看空无一人的办公室,叹了口气,算了,看看吧,毕竟腾讯的产品,要尊敬一下的。

点击进入后,界面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出现,只不过答案不再是干巴巴的ABCD,而变成了你的好友。

比如下面这个问题:从不放别人鸽子(以下哪位好友更符合该描述)。

 

腾讯的这款产品,让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Hadoop 第3张

 

当我选择完后,选项的结果会以匿名的形式,自动发给那个人。

看着选项里那些熟悉的好友,说实话,我玩的不亦乐乎,在连续刷了数十道题目之后,我得承认:这玩意确实挺好玩的(真香警告)。

3

如果只是好玩,我今天就没必要写这篇文章了。

好玩的背后,我发现了一个“邪恶”的想法(以下想法仅代表个人观点,如有雷同,那就是事实)。

一般人猛的一看,这款产品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匿名社交,就是青少年通过“隐匿身份”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。

如果你也这么认为,那只能证明腾讯的产品经理确实厉害,将产品更深层次的功能隐藏的非常好。

其实在我看来,这款产品有两个作用。

1.变相的数据搜集。每一道选择题都对应着一个标签,当你不断的做选择题的时候,就是在为他人不断的添加标签。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这些标签,为你推送更精准的广告。

更绝的一点是,从始至终,你身上的标签都是别人送给你的,即便你不参与这个游戏,你也会被朋友“出卖”。如果你不用这款产品,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朋友已经贴了无数标签。

2.AI训练。每道题的四个选项,其实都是AI通过算法得出的四个答案,当你选择一个选项后,就是对AI算法的一次修正,也就是说每天有无数人在免费帮腾讯的AI进行训练。

4

可能已经有人开始质疑我:你想的也太多了!

先别急,接着往下看,可能你会改变你的观点。

话说国外去年也有一款匿名社交应用,名叫“tbh”,英文全称是to be honest。

我们来看下产品界面。

 

腾讯的这款产品,让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Hadoop 第4张

 

是不是感觉有点似曾相识?这款产品的玩法更为多样,但是核心点只有一个——为你的好友贴标签。

不要看不起它,这款产品仅仅推出9周,就被社交巨头facebook以价值1亿美金收购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匿名社交软件那么多,为何facebook偏偏看上了它?

其实在这个现象级产品的背后,还是有点东西值得挖掘的。

众所周知,facebook是靠广告盈利的,其完善的广告投放系统异常强大。不但可以决定投放的国家、年龄、性别、语言,还有兴趣爱好、收入、职业,甚至是哪个品牌、哪个产品的用户等等来供你选择。

 

腾讯的这款产品,让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Hadoop 第5张

 

而要实现如此精准的广告投放,自然离不开用户标签,说到这里,你也就明白为何facebook愿意花1亿美金收购tbh了。

5

到这里,如果你只是发现腾讯的坦白说“抄袭”了tbh,那我必须要点醒你!

为什么tbh这么简单的一款应用,却价值数亿美金?

为什么腾讯宁愿被骂,也要在QQ生态里强加上一款类似的产品?

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,更准确的来说是我们身上的数据。巨头纷纷布局数据收集类产品的最终目的,就是为了能在下一个大数据时代能够占得先机——得数据者得天下。

只要你能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标签,能让用户尽可能多的在平台上留下数据,你就是下一个tbh。换句话说,大数据时代,创业不是做产品,而是做“数据收集器”,你收集的用户数据越精准、越有用,你的市值就越高。

最后,让我们更进一步,思考一个问题。

马云说“21世纪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,谁掌握数据,谁就掌握未来”,那么对于未来,你的数据究竟该归谁?


文章作者:Wayne Wong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如果有关于PPIO的交流,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
WeChat: omnigeeker
加我微信,注意备注来源

 

扫码关注我们
微信号:SRE实战
拒绝背锅 运筹帷幄